盛年老家这栋二层楼房是12年才拆了重建的,一应设施能跟上时代。
里里外外都还算能拿得出手。
眼下这会儿,灯光十分亮堂的餐厅长条餐桌上,盛年奶奶正一个劲儿给宋嘉言夹菜。
不难发现,小宋正在经历盛年中午经历的一切。
区别是餐桌上的菜没那么丰盛,只是排骨、牛肉、小炒肉等简单家常菜。
吃吃喝喝唠唠歇歇,接近晚上8点,盛年一行才坐车离开。
汽车刚开远一些,默不作声的宋嘉言忽然长出一口气:“呼……”
“还是有点撑,小盛,原来你做菜的水平还不赖嘛。”
盛年没有自吹自擂,摇头回答:“很一般,比我妈差太远了。”
宋嘉言又叹一声:“今天的晚自习是没法上了。”
闻言,盛年抬头瞥一眼前座的宋嘉言:“我正想说呢,老郑要问就说是你的锅。”
都高三了哪还会有正式开学一说,原则上所有高三学生今晚都该到校上晚自习。
“啊?”宋嘉言愣了下,然后双手一摊,“也对,怪我没搬出上学的理由。”
“不过你好不容易回趟老家,难道能不陪你奶奶吃顿饭?奶奶一个人平时比较冷清的。”
盛年:“……”
他爷爷已经因病去世,走得算很早了,毕竟60后,要在体制内还发光发热呢。
他想了想,还是说道:“确实,不过我们经常回来,间隔顶多半个月。”
“而且我奶其实不算太孤单,老家有很多邻里三四跟她扯闲唠嗑。”
宋嘉言听得直眨眼:“我……你早不说!”
“我还以为你平时都不回来,你又不会开车,这里又不通公交。”
见状,盛年立时讲说:“那锅一半一半。”
听到这话,简单想了想,宋嘉言最终勉强表示同意。
其实盛年都没想过要跟宋嘉言谈这个事,因为他原计划装完水就走。
得说一句,奶奶这几年独居老家还行,才刚60,身体也很健朗,再之后……会有点麻烦。
如果一切顺利,老盛同志转去公务序列,正经会到63岁才退休。
因此,老盛同志的实际薪资收入反而可能会降低。
除非盛年能折腾出点经济实力,不然汪梅女士得继续上班养家,她工龄够长但不符合提前退休规定。
这个事情,其实是盛年想逐步尝试副业的理由之一。
总不能太浪费老天爷的挂。
至少该最大限度减少家庭在经济层面的压力。
金钱并非万能,但,从古至今,金钱都能解决99%的困境……
不愧是损友,宋嘉言很给面,先让司机将盛年和盛书禾送到厚才街32号院门口。
随后盛年提着大包小包带着盛书禾回了家,顺便简单汇报了行程。
一边帮盛书禾整理着新买的衣服,汪梅一边夸赞:“小年做得不错。”
至于给盛年转钱的小事,无需多言,只多不少。
…………
9月1号,盛年已然是7点20出门,路上喜提野生水果,美滋滋的边吃边跟宋嘉言一块赶去学校。
校内跟往常没有任何分别。
新高二学生和准高一新生的报到时间没这么早,拖拖拉拉估计要到9点才算高峰。
晨读即将上完,郑立民突然从后门走进教室,直接招呼:“收拾一下,准备考试。”
“跟上次一样,一天考完……”
这么突然的消息,台下只是安静一瞬,立即哀嚎一片。
老郑敲了敲讲桌,不好气的讲:“叫什么叫什么,今